欢迎来到巩义工业服务网!
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巩义工业服务网 > 热点资讯 > 政策新闻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1年度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表时间:2021-04-15 15:07:31  来源:巩义工业服务网  浏览:次   【】【】【

各开发区、区县(市)工信部门、财政部门,有关单位:

为做好2021年度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工作,按照《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豫工信联科〔2021〕44号)和《郑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郑政〔2017〕35号),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材料

各区县(市)工信部门、财政部门要按照文件要求,组织企业做好申报工作。指导申报单位填写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准备省级申报书上、下册一式10份, 市级申报书一式3份,并在相应位置加盖单位公章,同时提交含申报书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刻录光盘,省级一式6 份,市级一式2份。

二、申报程序

1. 牵头单位须将申报材料报送至注册地所在区县(市)工信主管部门,由工信部门初审、筛选、汇总。

2.工信部门提前三个工作日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后,联合择优将申报材料、推荐文件(对符合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要求并同意推荐申报的,要在文件中提出推荐意见)及《2021年郑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推荐汇总表》,报送郑州市工信局科技处。

三、报送要求

各区县(市)工信部门于 2021年9月15日之前,联合财政部门正式行文一式两份报送至郑州市工信局。申报书、光盘一并报送。

市工信局科技处:周涛 67172095

邮箱:zzsgxjkjc@163.com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郑州市财政局

2021年3月31日

附件1

《郑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编写指南

提纲条目

内容提要

一、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的必要性(如重大应用需求等的分析)

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或技术进步、技术难点等多角度对拟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本创新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论述。在该条中应明确列出本创新中心拟在哪个领域围绕哪些共性或关键技术开展创新。

二、制造业创新中心中长期目标及任务

重点论述本创新中心3-5年内的建设和发展目标、意见重点任务,对长期(10-15年)目标可简要勾勒。

参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工信厅〔2017〕64号附件)对技术难点的描述。

三、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成果解决方案

根据本创新中心创建的必要性,提出创新中心拟突破的技术及目标阐述怎样及如何实现技术突破。

一)技术路线及其先进性和可行性分析

1.须明确提出本创新中心拟突破、产业化技术发展方向和目标。

2.参照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编写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和省工信委发布的河南省冷链食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型合金材料、输变电装备、智能终端技术路线图,编写本创新中心拟突破的方向或关键技术,并分析实现技术突破的要点、难点及拟采取的对策。

(二)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分析

阐述在拟突破的技术领域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及知识产权分步情况,本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及成员单位掌握的相应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含购买的授权)情况,预期未来在拟突破技术研究过程中及实现突破后将形成的知识产权数量及水平等情况。在技术标准方面主要说明拟突破技术领域现阶段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情况,以及技术突破需要建立的标准。此部分可以简述。

(三)预期成果的市场情况或技术成果商业化应用分析

1.研究成果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国内市场分析

2. 预期成果的主要用户

3.产业化和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技术路线图提出近期(3-5年)及中长期成果应用市场分析,其中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分析应占在整个行业(产业)的角度进行预测和分析。

四、基础条件和优势

阐明发起单位和成员单位拟为本创新中心建设投入的各种资源,以及本创新中心具有的独到之处。

(一)现有基础条件

(发起单位及参与单位的技术创新团队情况,已形成的产学研用产业技术联盟融合情况;可用于联合研发、生产的软硬件条件,完成预期目标的技术、人才、机制、设施设备情况等。)

应分别阐明以下事项:

1.牵头单位(即申报牵头单位,下同)及成员单位被命名(认定)为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创新龙头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工业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等情况,须列明命名(认定)单位、时间及相关文件编号,并在申报书中提供相应文件的复印件或扫描件。

牵头单位近5年来承担国家或省级重点研发项目的情况(须同时在申报书中提供相关单位发布文件的复印件或扫描件)及验收通过情况(须提交有关单位验收意见批复文件的扫描件或复印件)。

2.牵头单位牵头成立或担任主要成员的国家级或地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时间及主要成员、活动开展情况。

3.牵头单位近3年来(含申报年度)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及经济效益;

4.本创新中心成员单位(包括牵头单位及成员单位,下同)各自现有的用于本制造业创新中心拟突破技术领域的科研生产的设备设施情况,包括主要研发和检验检测设备设施清单。

5.本制造业创新中心成员单位掌握的相关专利、关键技术(含生产工艺)、软件(集成电路设计)著作权、数据库,以及成员单位中承担项目管理职责的技术人员近三年撰写出版的有关专著等。分别阐明由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注册制定或参与制定的与拟突破技术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情况。

牵头单位或已建立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载体通过的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及有效情况。

6.通过已成立单位改制(股权变更,下同)建立创新中心的,请阐述创新中心依托载体目前的基本情况(单位性质、股本构成、业务开展、经济效益及人员构成等)、现有的技术研发项目管理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等。

(二)近两年经营状况

1.发起单位

2.参与单位

应分别说明发起单位和各个以入股方式参与本创新中心建设的成员单位的经营状况,并各自说明近三年内有无环境、安全生产、知识产权和税务等违法行为(是否受到过相应方面的行政处罚和生效的法院判决处罚)。

(三)主要研究和管理人员

(发起单位及参与单位的主要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情况,如项目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及成员等)

按发起单位及提供作为拟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基础的知识产权成员单位分别阐明。

(四)制造业创新中心负责人及主要骨干人员情况

(骨干的资历、业绩和成果;项目组长和主要技术骨干的资历,从事过的主要研究任务及所负责任和作用,主要研究成果、发明专利和获奖情况,特别是与本制造业创新中心相关的研究成果情况)

阐明发起单位和牵头单位现有在职人员中拟正式或非正式(时间超过1年)进入本制造业创新中心承担相关工作的有关情况。

、制造业创新中心组织方式及管理机制

明拟组建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载体的机制及管理体制情况;通过已成立单位改制建立创新中心依托载体的,应阐明改制后的机制和管理体制情况。

(一)组织框架和分工

拟建立或改制后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载体管理架构(可只用框架图书面)及与科研管理、对外服务、产品中试质量管理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及分工。其中作为内部咨询机构的技术专家委员会应有初步的成员名单。

(二)管理机制

(包括项目管理机制、资金管理机制、技术研发人员分工机制等)

未完成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载体组建的,应说明科研项目及对外技术服务项目拟采取的管理机制、相应的研发投入及资金管理机制、各个研发与对外服务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创新中心依托载体与创新中心各个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等;通过已成立单位改制建立的创新中心依托载体请列明已建立的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部门间及创新中心成员单位间协作配合的制度建立及拟建立情况(分别列明目录)。

在该条应明确提出创新中心吸收新成员单位的机制(规则)及规划、对外技术转让时保障会员单位权益保障的机制、对以缴纳会员费形式加入创新中心的单位相应的管理办法等。

六、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研发投入方案

(包括各成员单位投入资金、人员、设备等情况)

阐明拟建立或通过改制建立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载体的具体细节。包括:

1.创新中心依托载体的拟采用名称、单位性质(股份有限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拟注册资本数(不得低于1000万元)、经营范围、拟注册地址(拟建立的注明住所所在市、县即可);

2.发起单位和成员单位各自的出资方式、出资数量和所占股权比例;

3.本创新中心依托载体的董事会、管理层(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质量师等)拟定人选;

4.发起单位和成员单位拟以实物资本或租赁(或免费)提供给本制造业创新中心使用的设备设施、知识产权(专利及授权)、技术团队[包括完全纳入本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团队,以及以短期(1-2年)、非正式的方式在本制造业创新中心完成一定阶段性目标和任务的团队,具体包括团队负责人、团队主要成员等]情况,其中研发人员数量(不含专职管理人员)不低于30人;

5.本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后3-5年内拟购置(添加)的设备设施(含中试线)、专利授权及其他知识产权、拟引进的人才队伍(包括专业方向、学历及职称、数量等)情况等;

6.对未来高校或科研机构以知识产权或其他方式入股将采取的措施

七、制造业创新中心市场、技术、投融资等方面的风险分析及其对策

针对本创新中心未来10-15年内拟重点突破的技术所面对的市场需求风险、技术突破面临的瓶颈制约风险以及投融资风险进行分析,并分别提出相应对策。 此部分可以简述。

八、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时间与进度表

建议在方案最后以图表形式(具体形式不限)说明拟建创新中心在未来3-5年内完成创新中心从依托载体注册建立,到实行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我管理,最终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分年度建设目标。分年度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依托载体组建、内部管理体系与机制建立及有效运行、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及中试条件保障建设、技术研究及中试工作开展、服务行业产业发展活动(包括委托技术开发等)开展、创新中心成员队伍扩大等内容。

责任编辑:西路
18838914366